新闻中心
联系我们
总部地址: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上芬社区建设路大为商务时空E座101
电话:0755-82574660/82542001
传真:0755-82544298
AMAZINGIC晶焱科技-车载资通讯系统结合5G技术!专业ESD对策打造高可靠度车联网
发布日期:2023-11-12 23:49:29
车载资通讯系统是整个车联网的连线终端,提供车内各式资讯、并担任对外通讯的管道。 2020年,3GPP将5G NR V2X(5G New-Radio Vehicle to everything)纳入标准后[1],其在车载资通讯系统中的采用率逐年提升,此创新技术具有低延迟时间、覆盖范围广等特点,将主导未来车联网的发展。 5G NR V2X的实施需要更多的天线来实现车联网通讯,包括在车辆之间进行直接通讯(V2V)、与基础交通设施连接(V2I)以及与行人进行通讯(V2P);5G NR V2X天线能够即时地接收资讯,让车辆马上针对周遭路况做出反应,此优势将大幅降低自动驾驶事故的发生率,达成真正的智慧交通。
天线中的ESD事件
然而,若5G NR V2X天线遇上ESD(Electrostatic Discharge)事件,智慧交通可能就一点也不「智慧」了。 ESD可能导致天线模组被干扰、讯号衰减、通讯中断或降低数据传输速率,甚至使天线模组完全故障,从而影响车联网的安全性与效率。
天线本身是金属材料制成,当然不太可能会被ESD打坏,但当ESD的能量过大时,可能会对「天线模组中的RFIC」造成影响。某些RFIC就对ESD相当敏感;应用在5G毫米波频段之RFIC,会采用应用频率较广的GaAs场效电晶体(GaAs Field-Effect Transistor),比起以矽为原料做成的电晶体, GaAs场效电晶体对于ESD的耐受度较差[2]。由此可知RF制程IC相对于一般类比IC更容易遭受ESD能量的破坏,而在天线的RFIC部件当中,就属收发器为最关键,若是被ESD损毁,可能造成电路功能异常,导致天线失效。
天线的静电保护方案
为了使天线模组中的元件免于ESD破坏,晶焱科技开发了可以使用于5G天线的TVS(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or)AZ9924-01F、AZ9817-01F、AZ9568-01F、AZ9565-01F。放置于天线的TVS须符合特定条件;(1)工作电压:如图一所示,在设计上须选择恰当工作电压之TVS,以确保接收器能接收到完整功率的讯号,使其峰值电压不受TVS钳制所影响;表一中TVS之工作电压分别为 24 V/ 17 V/ 8 V/ 5 V,可依天线之发射功率来做工作电压的挑选。另外应用于天线的TVS元件须为双向,原因同上;(2)寄生电容:TVS的寄生电容会导致天线谐振频率的损失与变化[3],AZ9568-01F之寄生电容低至0.4 pF,同时也能减少造成阻抗不匹配、导致讯号失真的影响。
AZ9568-01F 通过AEC-Q101可靠度验证,可放心使用在车载应用上。另外,其IEC 61000-4-2 ESD耐受度高达30 kV,于8 kV ESD下钳制电压为20 V,能在不影响天线运作的情况中提供最好的保护。
图一、TVS应用在天线时的I-V曲线。
TVS PN | Capacitance (Typical) |
VRWM (Reverse Stand-off Voltage) |
Vclamp @TLP=16A |
ESD Contact/Air | Size(L) | Size(W) | Size(H) |
AZ9565-01F | 0.45pF | 5V | 20V | 12kV/15kV | 1.0mm | 0.6mm | 0.53mm |
AZ9568-01F | 0.4pF | 8V | 20V | 30kV/30kV | 1.0mm | 0.6mm | 0.5mm |
AZ9817-01F | 0.4pF | 17V | 38V | 10kV/15kV | 1.0mm | 0.6mm | 0.5mm |
AZ9924-01F | 0.3pF | 24V | 53V | 11kV/15kV | 1.0mm | 0.6mm | 0.5mm |
表一、天线的ESD保护元件列表。
在车联网实施全面的静电防护措施相当重要;车载资通讯系统身为车联网中的关键角色,随着自驾车技术兴起,更是攸关安全性。天线模组为车载资通讯系统向外沟通的桥梁,本文记载天线模组的静电保护解决方案,以提供车载资通讯系统关键部件更完善的防护。
[1] 3GPP TS 38.101-1 version 16.5.0 Release 16 (2020)
[2] J. M. Beall; G. I. Drandova IEEE CSIC-S Dig. 2005, 276-279.
[3] L. Xu; X. Chen; S. Tan; Z. Hu; B. Ying; T. T. Ye; Y. Li IEEE Sens. J. 2020, 20, 23.